如何分析低速增长对经济未必是坏事_同花顺l2破解

除权除息后股价会大跌的原因是什么

  
除权除息后股价会大跌的原因是什么?除权除息后股价会大跌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除权除息后股价会大跌?

    

  如何分析低速增长对经济未必是坏事?怎样分析低速增长对经济未必是坏事?怎么分析低速增长对经济未必是坏事?

  三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速在经历连续6个月的下滑之后,再次回到了8%以内。对于经验意义上将8%视为中国经济“荣枯线”的中国而言,二季度7.6%的增速对于中国经济,究竟意味着什么,的确是时下中国宏观经济最令人焦虑的话题。

  对于中国经济增速再次回到8%以内隐含的重大寓意的解读以及政策应对,恐怕必须建立在对两个问题正确思考的基础上:其一,经济增速回到8%以内,是一个特殊现象,还是意味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转折点正式到来;其二,欧债危机是导致中国经济下滑的头号罪魁祸首吗?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不仅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和基本面,同时,对于中国宏观政策本身如何应对,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事实上,对于中国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无论是高层,还是学界,对此都有比较一致的认识和看法。比如,温家宝总理前段时间在江苏等地考察的时候曾经指出,工业产值和利润下降,不完全是因为市场份额减少,更重要的是某些行业产能过剩。因此他特别强调,“我们提出稳增长,绝不是一个短期的应对措施。稳增长一定要同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这种观点非常重要。当然,产能过剩只是一个表象,在产能过剩的背后,却是中国经济正在从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大踏步迈向“低增长陷阱”的事实:其一,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已经从10%掉至8%左右,这是中国经济步入慢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受人口、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环境治理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潜在增长率明显下降。潜在增长率的下降,事实上在2008年已经开始凸显,但由于政策的过度刺激,导致问题被掩盖;其二,4万亿政策之后,本来已经过剩的产能更加过剩,包括汽车、电解铝、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目前的普遍低迷,根子在于产能过剩,而这种产能过剩绝非外界经济形势低迷出现的相对过剩,而是一种产能完全超过需求的绝对过剩。出现了一轮非理性的成长,使得过剩的产能更加过剩,而一些需要升级的行业将再次获得喘息,延误升级的时机;其三,政府投资拉动和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的边际效应已经发挥极致,从历史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靠出口和政府投资可以拉动30年的增长。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在今年二季度再次破“8”,绝非短期现象,更非欧债等外部因素导致的结果,而是中国经济发展30多年来真正的转折点的到来。这个转折点意味着,在人口红利、制度红利、后发优势发挥极致之后,如果没有后续的改革措施和制度层面的改进,依靠出口和政府投资,压缩国内需求的经济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改革的滞后和转型的拖沓,使得中国经济很有可能从一个高速增长直接跃入“低增长陷阱”,重复日本过去20年的道路,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对于此点如果没有正确认识,还一厢情愿地认为中国经济靠政策的刺激和又一轮政府投资的拉动可以走出“低增长陷阱”,显然很不现实。在很多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简单的刺激政策,只能让过剩的产能更加过剩。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缺少馒头,而是本来需要5个馒头,但每年却生产出10个馒头,刺激政策的结果是在此基础上生产出15个馒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另外,民间投资的环境问题,产业升级的问题是一个改革问题,不可能靠刺激政策能够解决。在政府刺激经济的模式下,得益者只能是大企业和国有企业,而真正面临困难的中小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却成为刺激政策的受害者。

  “低增长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一样,根子都在于改革的滞后和发展模式转变的迟缓,以及对于高增长模式的过度依赖,在中国目前官员考核政绩的模式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改革和结构调整对于官员没有任何激励,但高增长却是决定官员升迁的重要依据,这种层层的政绩分解,使得官员对于高增长如同上瘾一样欲罢不能,并形成了经济发展的“棘轮效应”,一旦增长放缓,各级官员就会齐心协力,出台政策,不顾经济发展周期和规律,为增长而增长,从而使得经济失衡更为严重。

  笔者认为,“低速增长陷阱”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未必就一定是坏事。这起码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决策者放弃刺激思维,让经济回归自主增长,按照经济周期进行自我调整,从而将结构调整和转型的任务交给市场和企业去解决。我们看到,在改革滞后,制度创新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现实的情况下,国际竞争力的整体平庸使得中国经济必然要经历一段长时间的痛苦期。前段时间,《财富》杂志刚刚公布了全球五百强排名,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五百强中入围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然而,入围五百强的73家内地企业,却很少拥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这在某种程度上真实反映了中国经济的现实,这种低竞争力的事实,不可能靠继续高速增长得以解决。有论调总是认为,结构调整的问题,转型的问题,必须在发展中来解决,必须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速中来解决,笔者对此并不反对,但保持一定经济增速并不等于必须保持高速度,更不意味着不顾现实规律让经济增速超越潜在的增长率。事实证明,一旦政府强调经济增速,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以及转变发展方式根本无从提起。

  笔者预计,中国经济将在低增长陷阱中停留至少5年左右,这意味着,在一段不算短的时间内,中国经济增速低于8%将成为常态。真正的解决之道仍然是,提升对经济减速的宽容度,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下决心减轻企业负担,为经济转型提供良好的环境。如果在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的情况下,不下决心加大减税的力度为企业减负。不下决心调整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为民间投资营造更大的生存空间,接棒政府投资,不下决心通过激励机制支持企业通过结构调整进行产业升级,不下决心调整收入分配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而仅仅寄希望于货币的放松刺激短期的增长,除了让中国在低增长陷阱中停留的时间更长,解决问题的难度更大之外,没有任何和意义。中国要走出“低增长陷阱”,除了真正下决心改革,除了真正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除了依靠企业创新和市场机制,别无捷径可走。

  更多分析低速增长对经济未必是坏事知识请关注知识网

(股票指标公式网www.dzhtdx.com)股票公式网

哪些宏观变量对A股最重要

  
哪些宏观变量对A股最重要?对A股最重要的宏观变量是什么?什么宏观变量对A股最重要?